
精选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4篇
时光飞逝,时间在慢慢推演,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今后更好的工作发展,写一份计划,为接下来的工作做准备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计划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 篇1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全班共有学生58人,大部分学生年龄都在6—7岁之间。初入学的小学生,对小学生活一无所知,一切都几乎是从零开始。他们就像一张一尘不染的白纸,我们的任务就是如何在这洁白无暇的白纸上绘出五彩缤纷的世界。
二、全册教学内容
1、健康、安全地生活——较快熟悉新环境,适应小学生活,情绪愉快安定,遵守交通规则和有关安全的规章制度。
2、愉快、积极地生活——能体验到集体生活的乐趣,有作为小学生的自豪感和上进心,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掌握基本的交往技能。
3、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意识到作为一个小学生应遵守的行为规则,主动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和自己的学习任务,团结友爱,爱亲敬长。
4、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对新环境有探索的愿望,能想办法进行自己的游戏和活动。会使用简单的工具。
三、全册教学目标
1、体验学校生活的乐趣,顺利地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2、熟悉班集体,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
3、学会基本的生活知识和劳动技能,有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4、初步了解学校及其周围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有探索的兴趣。
四、具体内容
周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第一周一、上学真快乐
1、体验集体生活的愉快和作为小学生的自豪感。
2、与同学、老师热情、礼貌地交往,尊敬老师,友爱同学。了解集体生活的知识和有关知识。
3、自我介绍、人际交往的方法和技能;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第二周二、了解我们的学校1、了解学校的设施及其功能、学校的各种活动和各方面的规章制度;了解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
2、认识学校的花草树木、自然环境。
3、表现、交流自己所见所闻的技能。
第三周
三、我们小学生要这样做1、作为小学生的初步的独立性和责任感,遵守《小学生守则》和学校纪律。
2、培养初步的自我保护、生活自理的技能;为集体服务的初步技能。
第四周四、遵守交通规则,安安全全上学1、遵守交通规则和社会行为规范。
2、具有初步的自我保护能力。
第五周
五、祖国真美丽1、初步了解祖国的标志和代表性的风景名胜。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2、初步认识长江、黄河、喜马拉雅山等祖国名山大川。
第六周
六、欢度国庆1、感受、体验国庆的欢乐气氛,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体验对人民应小脑感的崇敬之情。
2、认识国旗、国徽等国家的标志,了解有关国庆节的常识;初步了解人民英雄的事迹。
第七周
七、我爱秋天1、感受的大自然的'美,体验在自然中探索、发现的乐趣。
2、了解秋天与人民生活的关系,了解秋天的特征和有关种子的知识。
第八周
八、和秋天一起玩1、学习制作植物标本、蔬菜印章等。感受探索、创作的快乐,初步形成乐于探索、创作的习惯。
2、学习制作植物标本、蔬菜印章等。
第九周
九、中秋节1、体验传统佳节的温馨和家庭团圆、祖国统一的美好情感。
2、初步了解关于月亮的科学常识和人类探索月球的成就。
周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第十周
十、我的家1、学会关心父母,尊敬老人,体验亲情;与家庭交流、沟通的知识。
2、人际交往几与家庭成员交往的技能。
第十一周
十一、我是家里主人
1、培爱劳动,不断增强独立性、自立性。
2、学会礼貌用语几与不同人交往的知识。
第十二周
十二、好玩的冬天1、体验冬季的愉悦,感受冬天生活的快乐;敢于迎接寒冷的考验。
2、了解冬季生活和运动的常识,获得必要的动机保健知识。合理安排自己的动机生活。
第十三周
十三、奇妙的冬天1、冬季物候特点的快乐;对自然现象、生活中的问题有探究兴趣。
2、了解冬与人民生活的关系;懂得合作学习的有关知识。
第十四周
十四、新年到了1、对新一年的生活充满希望和信心体验集体过节日的快乐,尽自己的所能为活动出力。
2、了解祖国各地、世界各地过新年的风俗习惯。
3、学习策划、准备集体活动;在活动中与教师、同学合作交流。
五、对本学期的期望
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希望能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使他们能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和对待各种社会现象;用学过的理论指导自己的行为,能够明辨是非,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风气。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 篇2
一、课程特点: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获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或于儿童合作选择内容,或利用儿童自身的选择来组织活动。
二、课程基本理念:
1、 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
2 、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3、 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
4、 在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建构课程的意义。
三、课程目标:
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分目标:
1、情感与态度:
(1)教育同学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信、老实、求上进。
2、行为与习惯:
(1)初步培养同学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
(2)教育同学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
(3)维护环境,顾惜资源。
3、知识与技能:
(1)使同学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
(2)掌握一些自身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4、过程与方法:
引导同学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四、教学措施:
1、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注意掌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规范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协助儿童展开活动。
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中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协助儿童获得相互联系的、不时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获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空虚,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发明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和时的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效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时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五、教学活动形式:
讨论,资料调查,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操作性、实践性活动,教学游戏,观赏访问,欣赏,练习,讲故事,讲授等形式。
六、教学进度布置
周 次 日 期 教 学 内 容 备 注
1 3.1—3.7
2 3.8—3.14
3 3.15—3.21
4 3.22—3.28
5 3.29—4.4
6 4.5—4.11
7 4.12—4.18
8 4.19—4.25
9 4.26—5.2
五.一劳动节
10 5.3—5.9
期中检测
11 5.10—5.16
12 5.17—5.23
13 5.24—5.30
14 5.31—6.6
15 6.7—6.13
16 6.14—6.20
17 6.21—6.27
18 6.28—7.4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 篇3
一、本学期具体教学目标:
1、能充分感受到经过一年级的学习生活后,自己的进步和变化;并对二年级的学习和生活充满美好的向往和信心。
2、能感受和体验到生活的温暖,热爱自己生活的地方;在人际交往中诚实、不说谎、珍惜劳动成果,尊敬为社会服务的劳动者。
3、体验自主活动,探索、发现的愉快,能有意识地用各种方法获得知识和经验;发展动手能力和参与能力。
二、本学期课程内容标准的重点:
1、健康、安全地生活:
能在生活中运用学到身体保健知识和安全知识;自觉养成护眼、护耳、护牙的习惯,养成正确的坐、立、行、走的姿势。
2、愉快、积极地生活:
在生活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感受团结合作的喜悦;在生活中体验友爱和温暖,诚实不说谎;在过去的一年中自己和班级的进步而感到高兴和自豪的同时,对二年级学习和生活有新的打算和期待。
3、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体验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温暖,初步了解与自己生活密切的人们的劳动;并对劳动者充满尊重和感激之情,向为人民服务的无名英雄学习;愿意为他人,为社区做力所能及的好事,爱护自己生活的地方,初步形成环保意识。
4、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对人体、植物以及身边的各种科学现象有积极地探索兴趣,能用小试验、调查、作比较的方法学习知识;并能与老师、同学一起对探索的结果进行初步的总结。
三、本学期教材内容与课时安排:(六个单元、一个附页)
1、 单元一:《我爱我的身体》 (4课时)
主题一:《了解我的身体》 (1课时)
主题二:《保护我的身体》 (3课时)
2、 单元二:《收获中的乐趣》 (8课时)
主题一:《收获的感觉真好》 (2课时)
主题二:《粮食得来真不容易》 (2课时)
主题三:《植物生长的秘密》 (2课时)
主题四:《我们这里的农产品》 (2课时)
3、 单元三:《做诚实的孩子》 (4课时)
主题一:《诚实故事会》 (2课时)
主题二:《诚实的孩子人人夸》 (2课时)
4、 单元四:《我爱我生活的地方》 (4课时)
主题一:《我们生活的地方真美 》 (1课时)
主题二:《我们生活的地方真方便》 (1课时)
主题三:《我们生活的地方真温暖》 (1课时)
主题四:《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 (1课时)
5、 单元五:《水和我们的生活》 (5课时)
主题一:《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 (2课时)
主题二:《变来变去的水》 (2课时)
主题三:《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1课时)
6、单元六:《怎样做好事》 (4课时)
主题一:《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2课时)
主题二:《做好事不是为表扬》 (2课时)
附页: 《这样整理和使用成长记录袋》 (1课时)
备注: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17周讲完所学内容,一周2课时。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 篇4
一、指导思想
以《品德与生活》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在教学中,努力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实现了教材功能的转变。活用教材,凭借教材中的范例、话题,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引领学生快乐地生活,快乐地学习知识。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教材注意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出发,与前两册相比,更加扩大了学生的认知范围,增加了对自然、社会的认知。教材选择了一些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着重培养探究习惯、探究方法,使学生品味到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所带来的快乐;同时将品德培养、行为习惯、爱国主义教育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对自我、社会、自然等方面的感悟中,学会关心、学会爱、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为最终成为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公民奠定基础。
三、教学措施及教学处理:
新课标强调: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一)课前打基础——充分准备,参与活动
由于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所限,二年级学生的知识经验积累相对较少,对于有些课文内容学生了解不多,甚至很陌生,这就给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带来一定的障碍。根据教学目标和课堂教学结构的需要,结合学生实际和当地的环境条件,课前让学生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掌握第一手资料,丰富感性材料,将能更有效地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活动是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搜集资料。课前让学生搜集与课文有关的图片、文字、数据、音响等资料,建立学生的多为认知表象,不仅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更有助于学文明理,增强感性体验。
2、实践活动。上课前让学生深入生活,接触社会,亲身感受课文所讲内容,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激发情感,指导行为实践。
(二)课堂抓住关键——精选活动,自主学习。
在课前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品德与生活的教学活动中来,就必须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最佳教学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富有启发性、开放性的课堂教学环境和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多种活动中,通过感知和直接体验,去主动探索,主动学习。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三)课后求发展——拓展延伸,生华内化。
在品德形成过程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将品德与生活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书本延伸到生活,能使学生的认识不断内化和升华,促进学生形成自觉的行为习惯。
1、与班级管理相结合。如:学完《我们都是集体的一员》,可以和班级中五好队员的评比结合,在班里搞一些小竞赛活动。
2、与学校活动相结合。
3、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庭中度过的,结合品德与生活教学,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对形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至关重要。
4、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把课堂内容转化成社会实践,必须拓展学生的活动空间。在品德与生活的教学中,利用多种形式的活动,教育的效力不仅在课堂上,同时也体现在课前准备和课后延伸活动中。课前学生的准备是积极的,课后的实践活动是主动的,因而教学效果也是最持久的。
四、教学进度
第 一 周: 1暑假中的一天
第 二 周: 2暑假的一次外出
第 三 周: 3假期安全很重要
第 四 周: 4夸夸我的假期生活
第 五 周: 5中秋节
第 六 周: 6国庆节
第 七 周: 7我爱你,祖国
第 八 周: 8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
第 九 周: 9炎黄子孙
第 十 周: 10我爱秋天
第十一周: 11秋天的保健
第十二周: 12送别秋天
第十三周: 13我就是我
第十四周: 14你真棒
第十五周: 15如果我是他
第十六周: 16我们都是集体的一员
第十七周: 复 习
第十八周: 复 习
第十九周: 复 习
第二十周: 考 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