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说课稿

小学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5-04-14 14:55:49
小学语文说课稿15篇

小学语文说课稿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说课稿1

一、说教材

《和时间赛跑》是小学三年级语文第六册第四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是一篇清新、淡雅又略带忧伤情绪的散文。“我”因外祖母去世而悲伤不已,后来听了爸爸的话一席话,看到太阳落山、鸟儿飞行等自然现象,明白了为什么珍惜时间;并在和时间赛跑的经历中,体会到了应该怎样珍惜时间。

这是一篇教育学生珍惜时间的非常好素材。

二、说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中年级阅读教学要求:三四年级的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我针对学生情况和本课的内容特点确定这样的学习目标:

1、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结合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感知、理解整篇课文,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体会时间的意义,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

本课的重点是理解文中父亲说的话、有关珍惜时间的谚语和文章最后一段话,明白其中蕴含的道理。

本课的难点是通过文中具体事例明白时间可以争取的道理,从而树立学生珍惜时间的观念,逐步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习惯。

三、说学生:

新课标提倡:“三四年级的学生能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由于三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解、感知和分析课文的初步能力。所以根据本课课文内容和三年级学生思维比较活跃的特点,教学时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读文体验并利用探究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然后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并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所见所闻进行阅读反思,感受时间的珍贵,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体验。

四、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首要任务。教学时我采取引导法、讨论法组织教学。教师在课堂上以本课重难点为中心,组织学生让学生们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读文、讨论、训练、体验。从而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教学模式,体现语文课堂的开放性,让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

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己为自己提出他们认为自己最感兴趣、最关心的问题,然后再通过小组讨论,互相解决。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五、说教学过程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根据本课的教学方法和学法,结合学生特点,我设计了这样的课堂结构:

小组合作提出问题(第一课时)——小组合作解决问题——课堂小实验——课堂拓展——自主作业。

第一步:让学生们自己提出他们最关心、最感兴趣的问题。

通过上节课的初读课文和小组合作性学习,他们明白:如果时间能停下来,外祖母就不会去世;如果时间能停下来,爸爸还会拥有童年,“我”也会回到昨天,我更不会有一天也像外祖母一样永远不能回来;如果时间能停下来,明天还会看到今天的太阳,鸟儿还会飞过今天的飞行路线,然而这一切都是不可能的。并从这些普普通通的生活事例中体会到了时间的一去不复返。学生在对文中“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等谚语及重点句子的理解会得到进一步的升华,从而体会到时间的珍贵。并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了相应的问题。带到这节课的课堂上来。

第二步:通过老师主导筛选,小组合作探讨问题。

新课标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因此,我又设计了再次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反复读文,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合作,寻求答案。这样做,是努力使学生在语文课堂进行实践,把变成课堂培养他们听、说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概括能力和与他人合作能力的基地。

我根据课文内容和课堂学习重点、难点,预想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1、爸爸用生活经验告诉我们时间一去不回头,作者是怎样明白的?

2、面对时间流逝,作者内心怎么样?

3、“我”是怎样和时间赛跑的?文中写了“我”和时间赛跑的哪几件事?

4、“我”为什么“着急”、“悲伤”?又为什么“高兴”、“快乐”呢?

5、时间又不是人,“我”为什么和它赛跑?赛跑的结果怎么样?

6、时间又不是人,“我”为什么偏偏要和它赛跑?

在教学过程中,相机把握课堂是教师的难点。因为学生的问题有很多随意性,往往容易偏离了主教学轨道,偏离了教学中心,因此,对难点的突破和重点突出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时刻把握住。

第三步:进行汇报,讨论交流。

1、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之后,问题基本明朗化,这时进行全班交流,中心发言人代表小组进行发言。在学生汇报、讨论中要注意下面几个重点句子的理解:

A、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

B、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C、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D、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

2、在汇报、交流过程中,同时要注意指导学生读的训练和指导。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不但要从朗读技巧上指导,而且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表达出思想感情。所以在学生探究理解过程重,我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朗读体验。比如:

(一)、用悲痛的语调读第一自然段,体验作者的悲痛和时间的无情;

(二)、用稍慢、无奈与沉重的语气读第四自然段,体验时间的短暂与无情;

(三)、用稍快而又兴奋的语调,体验我跑赢时间奋和喜悦。)

第四步: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后,抓住课文最后一句话:先做一个小试验,再有机的进行课堂小习作训练。

新课标三四年级习作要求

第二条: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第三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由此,我设计了学生习作的练习。目的在于感觉到时间飞快的流逝,应该要好好珍惜时间,发奋学习的课堂情境下,培养 ……此处隐藏28797个字……字,反复品味,不仅让学生欣赏作者遣词造句落笔的生动准确,而且通过迁移学习,训练了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2.多法品读,内化语言。对于文质兼美的文章,抓好读的训练是最好的教学手段。因为文章的“美”是学生通过多种读法品味出来的。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使学生陶醉,产生共鸣,也只有熟读才能成诵,把课文里一个个句式,一种种规范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3.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自主、积极、主动的活动。耳听、眼看、口读、脑想、手写,“全频道”运作,“多功能”协调,“立体式”展开。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整个教学过程在师生的平等对话中进行。

4.形象直观的课件展示,使学生在欣赏美的过程中,感悟美,享受美,进而达到去创造美。

小学语文说课稿15

  一、教材分析:

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的《荷花》。

本单元所安排的课文学习都是与生活相紧密联系,既写景,又透露出情,很好地做到了人与自然的情景交融。让学生在接触自然、感悟自然的同时,能够更加地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荷花》这篇课文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比较经典的一篇记叙式写景课文,本文写了作者叶圣陶爷爷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作者寥寥400个字,把满池荷花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作者因景美而入情,以情深而观景,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突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教学目标:

(1)能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受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养成积累语言的良好习惯;

(3)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让学生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重点、难点:

(1)理解荷花开放时的种种姿态,体会荷花的美。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说教法和学法:

在讲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会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身理、心理特点和一些教学理念,特设计如下教法、学法。

教法:我是这样来教这篇课文的。本堂课以情感为纽带,在这里,我就会注重以读为本,顺学而导,品词析句,读中体验,读中想象,读中悟写,读写迁移。通过多种形式、多个层次的朗读,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学法:关于在学生如何学的方面,我会以学生为主,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且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自主阅读,圈圈点点,批批注注。在读、说、想、写、背的语文实践中不断夯实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荷塘美景,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要教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理解。所以在开始学习课文之前,我会出示一些荷花的图片,来提高学生对课堂的注意力和兴趣。

  四、教学程序设计:

那么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四个环节:

(一)第一环节,在初读课文和激发动机中——入情

对于小学中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新课的学习大都会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和关注的心理。因此,我会以谜语导入新课,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这样我的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然后,请学生谈谈有关荷花的知识,唤起对荷花美的回忆,谈话后揭示课题

(二)第二环节,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总是与他们对教材的认识相连。而作者的情感是寓于他们所描绘的对象之中的。因此,重要的一环是要让学生去认识、去感受教材寓寄情感的形象。因而,我会在引导学生从初读进入细读的过程中,饱蘸着情感,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用图画的、音乐的、表演的艺术直观,让学生仿佛看到、听到,整个心灵都感受到,在学生眼前再现课文中描写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

教材中有一幅精美的插图,形象地描绘了几种不同姿态的白荷花和碧绿的荷叶,色彩清丽,充分展示了荷花素洁、高雅的本色。我依据这个材料制成鲜活的课件进行展示,并可以配上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

“那么我们课文哪一自然段具体写了荷花的美?”从而引入第二自然段的学习。在第二自然段中,因为优美的句子比较多,所以我就会让学生来进行比较阅读,读一读,你认为哪个句子写得最好。

(三)第三环节,在领悟课文的神韵中——移情

学生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应牢牢把握,并顺势将教学过程推进,从细读进入精读。所谓精读,即读课文精彩片段词句,读出其神韵。课文语言不仅承载着人、事、景、物的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形象寄托着作者的情感。因此精读时要将学生的情感移入课文描写的对象上,从而使已激起的情感深化。

我通过三条途径将学生的情感引向深层,产生移情。1、借助比较区别;2、借助想象展开;3、借助语言媒介。

课文第三自然段中没有对荷花的“姿势”进行具体描写,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1、看图想象说话,“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有的?,还有的。”小组讨论,指名说,集体评议。

2、指图引读这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讨论:作者为什么把这一大幅画看作是“活的画”呢?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的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使学生更深地体会受到作者对荷花强烈的喜爱之情,可谓一举三得。

(四)第四环节,在表情朗读和语言训练中——抒情

表情朗读是抒发学生内心感受的一种常用形式。表情朗读虽然读的是作者的语言,但包含了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他们往往用恰当的语气、语调、语速来表达,抒发他们对作品中人物、角色、场景的情感。

因此,在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中,我都设计了表情朗读。特别是第二自然段,还安排了背诵训练。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之美跃然纸上。此时,学生的情感愈加热烈,这一背诵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内化,从而更好地抒发了学生的情感。

在课文的最后,我会让学生富有感情地来朗读整篇课文,以达到对本文的情感升华。“学生——教材”之间的情感桥梁就是教师,由教师来传递情感,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学生在充满情感的课堂教学中学会热爱生活,追求美好。

  五、拓展延伸:

在本篇课文学习的最后,我会让同学们来赏析一下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和同学们从中一起体会并感悟这篇散文,来感受荷花另一种静谧的美。

  六、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不仅起着举纲张目的作用,还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为了更好的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我设计了如下板书:xx

《小学语文说课稿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