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5-04-15 00:07:34
【推荐】说课稿范文集锦六篇

【推荐】说课稿范文集锦六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课稿 篇1

说教材:

这节课是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6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教学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笔算方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和估算以及两位数乘整十数口算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中的例题是先让学生按照竖式的一般算法以及其他不同方法算出结果,使学生产生学习笔算简便方法的需求,再介绍笔算的简便方法。其中“想想做做”的第1、2两题是笔算简便方法的巩固练习。第3题通过两位数乘整十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比较,引导学生把刚刚学过的笔算方法运用到估算中去,进一步拓展估算的思路,提高估算能力。第4~6题是运用学过的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说教学目标:

1、让学生发现乘数末尾有0笔算的简便写法并掌握它。

2、同时会灵活应用该方法,进行一定的迁移,体会这种方法的优越性,提高计算能力。

说重难点:

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笔算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 。

说教法学法:

1、以“旧知”引“新知”。

觉察新旧知识的共同要素是知识迁移发生的必需条件。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笔算方法是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笔算和估算以的基础上教学。所以例题中的口算和一般列竖式的写法是为今天新课的学习作铺垫的。

2、以“尝试”促“理解”。

掌握计算方法的前提是理解算理,而理解算理的本身是抽象的,因而它是计算教学的难点。为了促使学生对算理的理解,设计了“自己尝试”算一算这一环节,促使学生初步感知算理,为教师讲解算理作了较好的准备。

3、以“练习”促“技能”。

在讲清算理的基础上,适当进行强化练习,是培养技能的有效途径。在例题的强化性练习、新授的综合练习,使学生得以初步的技能。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场景图)谈话:这张漂亮的照片每幅25元,老师想送给30位小朋友,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2、提问:怎样列式?你能口算出这道题的结果吗?列竖式计算呢?

3、提问:你是怎样算得?(指名说说自己的算法的过程)

4、提问:这两种不同的方法,你更喜欢用哪种方法列竖式计算?

5、提问:同学们都很喜欢用第二种方法,那用这种方法计算时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6、揭题: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板书课题)

在导入新课时创设奥运会的情境引入计算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同时也赋予了这个计算题更多的实际价值。同时让学生自主计算,即培养了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为学习简便算法奠定了基础。

二、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1题。

(出示题目)学生做题,在核对答案,说清计算步骤。(出示小口诀)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出示福娃)谈话:我们一起来帮助他们算出结果好吗?你能算出欢欢这道题的结果吗?(指出整十数放在两位数的下面)

(2)学生独立完成另四道题,并核对答案。

3、完成想想做做4题。

(出示题目)提问:怎样进行估算呢?

4、完成想想做做5题。

(出示场景图)先让学生说说根据场景图中的信息,想到了什么?可以怎样计算?(互相说说两种解法的过程。)

5、完成想想做做6题。

(出示题目)学生独立阅读题目后,先观察平面图,找到方向标,确定图中的方向。(根据计算的结果学生独立完成,在图中指一指或画一画。)

6、拓展练习。

(出示要求)请选择四张卡片组成两个两位数算出其乘积,每张卡片只能用一次

a) 其中有一个末尾是0的两位数。

b)积的末尾有一个0。

练习中以奥运为主线将练习题进行串联,把原本单一的计算技能的训练转化成富含思考价值、情感体验的生动活泼的应用过程;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得到了检验,数学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发展,学习情感得到了成功愉悦的体验。

三、总结全课

1、提问: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怎样计算乘数末尾有的乘法?

2、布置作业:数学书的2、3题。

这里所进行的学习小结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提高他们自我梳理知识的能力。

说课稿 篇2

我说课的内容是第三套全国中小学生系列广播体操“七彩阳光”8—5的体转运动。

一、教材分析:

1、广播体操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小学生每天都必须进行的身体运动内容,具有较高的锻炼价值。因此教师要认真组织广播体操的教学,严格训练、严格要求。

广播体操是按人体的结构分为颈(头)部、躯干、上肢、下肢四个部位,使其协调配合,有节奏地做各种举、摆、振、屈伸和绕环等动作。本套广播体操共分为八节和一节预备节。第一节伸展运动、第二节扩胸运动、第三节踢腿运动、第四节体侧运动、第五节体转运动、第六节腹背运动、第七节跳跃运动、第八节整理运动。本节课主要学习第五节体转运动。动作要领是:第一个八拍,1-2左脚向左侧一步成开立(稍宽于肩),同时两臂经侧至头上交叉2次(五指分开,掌心向前)抬头。3-4上体左转90度,同时左手叉腰,右臂肩上屈,手扶头后。5-6上体右转180度,右手叉腰,左臂前举。7-8还原成直立。第二个八拍同第一个八拍,但方向相反。第三个八拍1-2左脚向侧一步成半蹲(稍宽于肩),同时两臂前举。3-4身体直立,同时上体左转90度,左臂侧举(掌心向上),右臂胸前平屈。5-6上体右转180度,同时左臂经前摆至胸前平屈,手指触右肩,右手叉腰。7-8还原成直立。第四个八拍同第三个八拍,但方向相反。第五个八拍至第八个八拍同第一至第四个八拍。

2、游戏教学提高学生基本活动能力,发展身体素质,打好身体基础。结合游戏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思想教育有机地渗透到游戏教学的全过程,防止牵强附会,脱离游戏的内容“穿靴戴帽”。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体转运动的动作要领。

2、能力目标:使学生按照规定的部位、方向,将动作做得准确有力,培养他们动作的节奏感和肢体美感。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广播体操的兴趣;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听从指挥的优良作风。

三、教学的重、难点:

1、教学的重点:两臂的上举,单臂的前举。

2、教学的 ……此处隐藏6123个字……小组的方式,参照以上学习方法,结合给出不同气候下土壤类型图、山顶到山底的土链分布示意图以及土壤发育时间序列示意图等资料,自学还有哪些因素影响土壤的形成?他们分别是如何影响的?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引导并选出小组代表进行结论分享,最后综合各方面想法,得出结论:气候的分布规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控制了土壤的分布规律,其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直接参与母质的风化,水热状况直接影响矿物质的分解与合成及物质积累和淋湿;二是控制植物生长和微生物活动,影响有机质的积累和分解,决定养料物质循环的速度。地貌对土壤发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地貌可以影响坡度、坡向进而影响水热组合。在自然状态下一般100年到1000年会形成20厘米厚可供耕作的土壤。

【注意事项】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要注意让每一个学生畅所欲言,避免一个学生的个人思考代替其他人的思考。通过多幅图片呈现知识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多角度分析其成因,养成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3、土壤形成的人为因素

教师提出疑惑:除自然因素外,人类活动是否也会对土壤产生影响?激发学生自主思考。通过师生探究最终得出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也极为深刻。土壤受人类长期耕作、培育,会形成利于农业生产的土壤。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设置,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发现的精神并培养学生们的综合思维,多角度分析问题。

环节三:巩固提高

在新课教学完之后,我会充分利用课堂资源,让同学们结合本科所学解决课后活动题“解释常见的土壤现象”。学生们通过运用新知可得出三种土壤现象的主导因素分别是:成土母质、气候、地貌。其中紫色土是由紫色砂页岩作为成土母质,逐步发育而来,紫色土是在频繁的风化作用和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北方由于气候淡热、干燥,一年较多时间不利于土壤中微生物活动,因而土壤有机质矿质化分解受到阻碍,有机质保留土壤中;而南方恰恰相反,气候湿热,一年中大多时间有利于土壤中微生物活动,因而土壤有机质大量被矿质化分解,保留于土壤中的有机质较少;洪积物和冲积物上发育的土壤具有明显的质地分层特征,越往边缘颗粒物越细;发育在残积物和坡积物上的土壤,含石块较多。

【设计意图】运用本课所学解决实际问题,既能在课堂上检测同学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能够让同学们意识到地理就在身边,要能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且根据不同地区土壤不同,形成区域认知。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内容。

作业:以地理兴趣小组为单位,在当地采集土壤样本并查阅相关资料,分析土壤的形成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共同总结,回顾知识点,达到对知识的再次巩固;利用查找相关资料的方式,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并从生活着手养成学生们用地理思维考虑问题的习惯,并运用本节课知识进行实践,提升地理实践力。

四、板书设计

说课稿 篇6

一、本课教材

1、技巧:肩肘倒立(第一次课)——水平三;2、游戏:角力

二、教学创意

本课教学设计首先考虑体现《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确保每个学生受益,以教材为载体,以团结协作、竞争欢乐为主题,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和竞争意识,以及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在课堂中创设积极情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多种激励的手段,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三、教材分析

本课主教材选自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五年级《体育》教材中的《肩肘倒立》。它在本年级共安排五次课,本次课是肩肘倒立的第一次课,主教材肩肘倒立是《课标》要求学会的基本动作之一,其动作方法是:两腿伸直并腿坐,上体前屈,胸部靠近大腿,两手触脚面;然后上体滚动后倒,两腿上举,两臂压垫同时腿上伸、迅速屈肘内收,手撑腰的上部(拇指向腰侧,其余四指托背),展髋、挺腹、脚面绷直向上方伸,成肩颈和上臂支撑地面的肩肘倒立姿势。它是在以前各种滚动、滚翻基础上进行的静力性为主的练习,它是进一步发展学生腰腹肌力量、身体协调、平衡能力和对空间的感知觉能力和自控能力的延伸。其目的是既要发展学生的空间感知觉能力和对自己身体的自控能力,又要在此基础上培养他们的相互协作意识、审美能力、积极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陶冶其情操。

本课的另一教材为角力,它是以游戏的形式出现。这是学生进行身体素质训练的一项内容。它发展的是学生上下肢力量、身体的协调性以及求异思维和创新精神。

两个教材都能发展学生的灵敏、协调等素质。因此,在课的练习安排上,做到了从易到难,循序渐进,既面向全体学生,又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注意运动保健,严防伤害事故的发生。

四、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运动基础知识、技能,但都是侧重于感性方面的。学生对动作的模仿能力较强,且好奇、好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在运用直观示范法的同时还采用了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等,多用激励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结合运动保健,注重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做到锻炼与育人相结合。

五、教学目标

通过以上分析,结合本班实际,我制定本课目标如下:

1、认知目标:使学生了解肩肘倒立和角力的动作要领、做法以及完整动作的相关原理,学会自我评价的方法。

2、技能目标: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90%左右的学生初步学会肩肘倒立的基本动作方法,发展学生腰腹肌力量、身体协调、平衡能力和灵敏、协调、柔韧等身体素质。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肩肘倒立和游戏练习,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感知觉能力、想象力和活泼、上进、善思、团结、合作、友爱等优秀品质。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

六、教学方法

本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指导。根据主教材要点(展髋伸腿向上,两臂屈肘撑腰和肩成三角支撑,保持平衡),为此,我设计了“游戏、律操准备活动---自我尝试--讨论、点拨--小组练习--相互评议---舞蹈放松”这一教学程序。此程序是在教师激励和指导下学生自主学练的互动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个体得到充分的展示,为他们的创新创造了学练空间。围绕本课的目标和指导思想,我根据学生“实践---认知---再实践”的认识规律及学生的学法要求,在课的基本部分,主要采用了“尝试教学法”。首先教师出示教学挂图,通过自己的观察,然后分组进行讨论、实践,尝试的过程是学生探索、创新、理解新知和体现自我的过程,其本身就包含着学法。我以此为媒体,诱导学生主动去自学、尝试、探索;引导学生积极讨论、相互帮助、相互学习;使他们的学法沿正确的方向发展,养成主动学习、积极探索、创新思维的习惯。与此同时,我根据学生技能形成规律泛化阶段的特点,及学生“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的思维特点,穿插运用了:分解法、讲解法、示范法和直观演示法。最后以教学比赛来结束主教材的学习,通过比赛使学生的技能得以充分展现。

《【推荐】说课稿范文集锦六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